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举行第五期工作坊
1月12日,由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和教育部重大专项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媒介、路径、机制及其经验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第五期工作坊在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陈守仁国际研究中心举行。
会议现场
工作坊邀请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鞠昌华研究员作题为“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中的科技维度”的学术报告,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郇庆治教授主持活动,福建师范大学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杨晶副教授担任点评人。来自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师生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交流。
鞠昌华围绕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基础,以及生态文明思想传播的科技维度等三个层面分别展开阐述。针对生态文明的科学基础,鞠昌华指出,生态文明作为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领域所形成的成果总和,是与社会文明相并列的文明领域。从一种综合性立场出发,生态文明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优美的环境、生态的文化、高效的生产、绿色的生活以及绿色的政治等层面(向度)。相应地,围绕着这些层面展开的实践也就与健康科学、能源技术、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发生深度交互与融合,从而呈现出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丰富科技含量或影响。对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基础,鞠昌华指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系统阐释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国际与国内等多维关系,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建设什么样的、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新时代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建设全面领导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已经在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多样性保护,环境与气候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做出了科技含量迅速提高的治理(政策)实践。他实例探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与政策所蕴含着的深刻科技意涵。鞠昌华围绕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的科技维度,特别是其中涉及的传播模式选择与规律要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点评环节,杨晶认为,对生态文明的自然科学基础进行学理性阐释,可以为进一步推进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绿色科技创新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等当前政策热点密切相关。材料科学、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发展,都将会对未来生态文明的具体形态与建设路径产生深刻形塑作用。具体到传播领域,那么可以看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实践已经与传播学紧密结合,展现出新兴传播技术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社会动员作用。
在互动环节,郇庆治指出,深入思考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自然科学(技术)基础这一重要议题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尤其是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政策的合科学性与合规律性,将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性课题。具体说来,这既包括充分认识与评估不同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举措的广义上的自然科学(技术)基础或依据,也包括对这些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举措做出环境人文社科学科与学理意义上的学理性、体系化阐释。当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传播本身,也会涉及从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科思维与方法、新型科技手段等层面意义上的多重考量与挑战。
在讨论交流环节,师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热烈。与会者围绕生态文明思想国际传播中的绿色话语形式、生态理论与科学知识界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实践进路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